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4篇
  免费   708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3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692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901篇
内科学   4159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2135篇
预防医学   57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77篇
  6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6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09年   1篇
  1907年   1篇
  19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同时缩短根治幽门 螺杆菌用药时间,降低抗菌药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温州 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经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6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0例。A组: 予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500 mg/次,2次/d,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次,2次/d,胶 体果胶铋胶囊200 mg/次,2次/d,疗程10 d;B组:用药同A组,疗程14 d;C组:在A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嗜 酸乳杆菌片1.0 g/次,3次/d,疗程10 d;D组:用药同C组,疗程14 d。治疗结束4~8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 结果阴性者判断为幽门螺杆菌根治成功。比较4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按照意向性分 析,A 组与B 组、A 组与C 组、A 组与D 组、C 组与D 组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7);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A组与B组、A组与C组、A 组与D组、C组与D组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07)。A组腹胀、恶心、腹泻发生率高于C组(P <0.007);B组腹胀、恶心、腹泻、便秘发生率高 于C组(P <0.007);B组腹胀、纳差、腹泻发生率高于D组(P <0.007);4组间皮疹、头痛、味觉异常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生菌辅助铋剂四联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 于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地区有可能缩短用药时间;并且益生菌辅助治疗同时能降低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胃肠 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于湘雅常德医院就诊使用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Hp感染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0.5 mg)+胶体酒石酸铋胶囊(220 mg)均2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疗程10 d。后续追加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1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聚普瑞锌颗粒(75 mg,2次/d),疗程14 d。结果 符合方案集分析(PP)和意向性分析(ITT)的Hp根除成功率分别为97.4%(189/194)和90.4%(189/209),9例(4.4%)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 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作为Hp感染的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安全可行,在缩短抗生素疗程的同时不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也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癌组织microRNA-17(miR-17)、microRNA-490-3p(miR-490-3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7、miR-490-3p的表达。分析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miR-17、miR-490-3p表达与Hp阳性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p阳性及阴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iR-17和miR-490-3p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17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Hp阳性胃癌患者癌组织miR-490-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7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miR-17低表达Hp阳性胃癌组、miR-490-3p高表达Hp阳性胃癌组(P <0.05)。有远处转移、较高的TNM分期、miR-17高表达、miR-490-3p低表达是影响H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Hp阳性胃癌组织miR-17表达增加、miR-490-3p表达降低,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有关,监测癌组织miR-17、miR-490-3p表达可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OME)在胃内酸性水平和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型和表型等因素影响下的最佳应用方法。[方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集分析了110例样本,其中包括48例OME静脉滴注给药和62例OME静脉注射给药患者。在内镜下止血术后,静脉滴注组给予80 mg OME静脉注射,之后OME静脉滴注组用8 mg/h OME连续静脉滴注72 h;静脉注射组在给予80 mg OME静脉注射后5 min内再每12 h接受40 mg OME静脉注射。在此过程中记录胃内酸性水平,分析CYP2C19变异等位基因(*2,*3,*17),测定血清中OME和5-羟奥美拉唑(5-OH-OME)的浓度。[结果]①OME给药方式与胃内pH值持续的不同时间段关系:2组胃内pH值>4和>6在0~12 h内均无明显区别。2组胃内pH值>4在0~48 h(滴注组vs.注射组,100.0%vs.96.8%,P=0.031)以及0~72 h(滴注组vs.注射组,100.0%vs.8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胃内pH值>6在0~72 h内(滴注组vs.注射组,97.4%vs.64.1%,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OME给药方式与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与未感染的患者相比,滴注组Hp感染患者的胃内pH值20 min(6.2 vs.4.8,P=0.16);40 min(6.5 vs.6.0,P=0.023);60 min(6.9 vs.6.3,P=0.009)更高。滴注组Hp感染患者的胃内pH值在给药后0 min^6 h增长(1.5vs.7.6,P=0.012)最大。但注射组在pH值>4和>6的平均时间百分比以及在不同给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OME给药方式与CYP2C19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在不同CYP2C19等位基因变异类型中,滴注组UM比EM更快使胃内pH值达到>6(P>0.05),而注射组EM似乎比UM更有效(P>0.05)。且给药方式与CYP2C19变异等位基因(*2,*3,*17)多态性无关。[结论]在NVUGIB患者中,无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如何,OME单次注射治疗后,持续滴注给药比每12 h 1次注射给药在保持较高的胃内pH值中更有效。Hp感染可加速胃内pH的初始升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消化科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14天,后予序贯服用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蒲翘异功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对胃镜下治愈并根除Hp的患者随访4个月,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p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疗效观察组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溃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溃疡痊愈14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7.14%;对照组痊愈10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环氧合酶2(COX-2)、中间核转录因子(NF-кBp65)和三叶因子(TFF3)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得食痛减、四肢乏力、肢冷畏寒、纳呆食少症状积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过程中,2组间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血、小便、大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其Hp清除率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虽无明显变化,但能降低Hp感染的远期复发率,不同程度改善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胃溃疡治愈率,降低胃溃疡远期复发率,有效降低COX-2、NF-кBp65、TFF3肿瘤风险因子表达水平,且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7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西咪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2%,对照组为7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5.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人胃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人胃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在肿瘤发生机制中对NO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iNOS和eNOS的表达,快速尿素酶及组织学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第VⅢ因子相关抗原(F-VⅢ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胃癌组织中iNOS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NOS的阳性率略高于癌旁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iNOS、eNOS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③iNOS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NOS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④H.pylori感染与iNOS呈正相关,与eNOS无关。⑤iNOS的表达与胃癌MVD呈正相关,eNOS的表达与胃癌MVD无相关性。结论①iNOS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H.pylori在致癌机制中可有iNOS的参与。③iNOS对胃癌血管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各种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黏膜白细胞介素 8(IL 8)含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0 2例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胃黏膜匀浆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8含量 ,其中胃镜下黏膜正常者 5例 ,单纯性慢性胃炎 (CG) 2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36例 ,胃溃疡 (GU) 15例 ,胃癌(Gca) 2 1例。结果  10 2例中有 6 0例感染了Hp(5 8.8% ) ,其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Hp感染率最高 (88.9% ) ,明显高于其他组 (均P <0 .0 5 ) ,Hp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 (P <0 .0 1) ;GU、Gca、DU、CG组胃黏膜IL 8含量均明显高于黏膜正常组 (均P <0 .0 5 ) ,GU、Gca、DU组又明显高于CG组 (均P <0 .0 5 ) ,而GU、Gca、D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同时发现中度胃炎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轻度胃炎 ,活动性胃炎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 (均P <0 .0 5 )。结论 Hp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胃黏膜IL 8含量存在差异 ,疾病组胃黏膜IL 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并与胃炎炎症程度和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 ,推测IL 8可能参与了Hp相关性胃炎胃黏膜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其产生的毒力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分析Hp感染对炎症反应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58例ACS患者和32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Hp-IgG,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抗体以及抗VacA抗体。分析血中炎症反应标志物及血脂水平,比较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与非Hp感染者之间的差异。结果①ACS组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7.8%和44.3%,P<0.05),去除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后,Hp感染仍增加患ACS的危险性(OR=1.48,95%CI1.09~2.00)。②Ⅰ型Hp感染增加患ACS的危险性(OR=2.02,95%CI1.43~2.87),而中间型和Ⅱ型Hp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ACS的危险性。③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炎症反应物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P<0.05)。④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C、TG、LDL和Lp(a)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者,HDL低于非Hp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ACS的独立危险因素,Ⅰ型Hp感染可能更增加患ACS的危险性。Hp感染可能通过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并影响脂质代谢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0.
The benefits of using a multiplex detec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speciation and 2 real-time probe hybridization assays determining clarithromycin and tetracycline susceptibilities in gastric biopsies from 171 dyspeptic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Overall, 70 of 71 H. pylori culture-positive biopsies were PCR positive. For the 100 culture-negative biopsies, PCR identified a further 29 H. pylori positives (17% overall) and presence of resistance markers for clarithromycin (20/28) and tetracycline (2/28).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PCR testing was valuable in providing improved detection rates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information when H. pylori culture was unsuccessf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